意思:军情隐蔽时,如乌云蔽日。行动起来,犹如万钧雷霆,勇猛迅捷,使敌无从退避。当你处在黑暗之中,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,心里必定是充满恐惧的。难知对于敌军统帅是尤其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读音:nán zhī rú yīn ,dòng rú léi zhèn
出处:《孙子·军争》
原文:凡用兵之法,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,交和而舍,莫难于军争。军争之难者,以迂为直,以患为利。故迂其途,而诱之以利,后人发,先人至,此知迂直之计者也。军争为利,军争为危。举军而争利则不及,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。是故卷甲而趋,日夜不处,倍道兼行,百里而争利,则擒三将军,劲者先,疲者后,其法十一而至;五十里而争利,则蹶上将军,其法半至;三十里而争利,则三分之二至。是故军无辎重则亡,无粮食则亡,无委积则亡。故不知诸侯之谋者,不能豫交;不知山林、险阻、沮泽之形者,不能行军;不用乡导者,不能得地利。故兵以诈立,以利动,以分和为变者也。故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,难知如阴,动如雷震。掠乡分众,廓地分利,悬权而动。先知迂直之计者胜,此军争之法也。 《军政》曰:“言不相闻,故为之金鼓;视不相见,故为之旌旗。”夫金鼓旌旗者,所以一民之耳目也。民既专一,则勇者不得独进,怯者不得独退,此用众之法也。故夜战多金鼓,昼战多旌旗,所以变人之耳目也。 三军可夺气,将军可夺心。是故朝气锐,昼气惰,暮气归。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以治待乱,以静待哗,此治心者也。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无邀正正之旗,无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 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,背丘勿逆,佯北勿从,锐卒勿攻,饵兵勿食,归师勿遏,围师遗阙,穷寇勿迫,此用兵之法也。

“知难如阴”是一种处世之道,意为知道困难就像知道阴影一样,不必惧怕,反而要学会适应和克服。这个成语源于《庄子》,“天下之难,难于上青天,而不知难者,谓之上青天;知难者,方为下”。意为困难之大,如登上青天一样艰难,但不知道困难的人会自以为是,而真正知道困难的人才能真正站在更高的位置。
因此,“知难如阴”强调的是要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,不抱幻想,不畏困难,逆境中不气馁,勇往直前,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。
出自于《孙子兵法》,原典是: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。
《孙子兵法》第7篇《军争篇》,本篇讲的是如何“以迂为直”、“以患为利”,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。
孙子曰:凡用兵之法,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,交和而舍,莫难于军争。军争之难者, 以迂为直,以患为利。故迂其途,而诱之以利,后人发,先人至,此知迂直之计者也。军争为利,军争为危。举军而争利则不及,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。是故 卷甲而趋,日夜不处,倍道兼行,百里而争利,则擒 三将军,劲者先,疲者后,其法十一而至;五十里而争利,则蹶上将军,其法半至;三十里而争利,则三分之二至。是故军无辎重则亡,无粮食则亡,无委积则亡。故不知诸侯之谋者,不能 豫交;不知山林、险阻、沮泽之形者,不能行军;不用乡导者,不能得地利。故兵以诈立,以利动,以分和为变者也。故其疾如风,其 徐如林,侵掠如火, 不动如山, 难知如阴, 动如雷震。掠乡分众,廓地 分利, 悬权而动。先知迂直之计者胜,此军争之法也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